曹文泽教授的新书《教之以廉——基于国内外比较的教育廉政文化研究》,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查处了一大批贪污腐化分子,其中有不少教育领域的蛀虫和败类。这提醒我们,被称作“象牙塔”的教育领域也不是一片净土。
学校应该是道德的高地、社会的良心;教育系统担负立德树人重任。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领域的腐败危害更大,教育系统的贪腐分子更让人深恶痛绝。正如该书所指出的,教育系统内腐败危害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延续,直接影响的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发展的后继有人,决不能轻视和放纵。
古人云,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许多教育系统的贪腐分子也曾踌躇满志、奋发有为,为什么最后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和师生的托付?核心的一条就是他们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思想上的弦松了,抵制诱惑的定力不足了。这些残酷的事实一再提醒我们,反腐败斗争一定要坚持标本兼治。
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清正廉洁价值观,“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治本之策中的重要一环。
传统历史文化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有深入了解,并对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和继承发扬。《教之以廉》一书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精髓有着深刻的分析和见解,认为古代廉政文化有两点重要启示:一是德治和法治必须相结合,道德和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互补作用;二是治理官吏与以民为本必须相结合,要有自上而下的制度约束,更要有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另外,传统廉政文化对从技术层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也提供了重要借鉴,如培养敬畏意识、树立典型育人、借重习俗因势利导等。
域外的经验同样值得研究借鉴。书中对美国教育腐败问题治理体系的归纳,对俄罗斯教育腐败引发的反思,对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的比较,以及对新加坡的“试学官”、德国的“洪堡传统”生动而全面的描写,都使本书极具可读性和启迪性,开阔了教育领域廉政文化建设思路。
该书最后从道德“软约束”和制度“硬约束”两个层面,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予以进一步思考,提出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观点。比如,阐明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共性和差异性要求,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干部师生的廉洁行为规范;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引导干部师生知行合一,等等。
(斯阳,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纪委副书记)
(来源于《解放日报》,2018年3月20日,10 :思想周刊/新论)
更多媒体报道:
【上观新闻】为何中央要专门对高校反腐发文?如何“教之以廉”?这本书都说清楚了
http://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