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燕)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4名在读研究生组成的队伍,日前凭借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现状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基于鲁、皖、浙三地合作社实地调研》,斩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特等奖。
团队调研主要研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与潜在的问题,合作社的利益联结问题,以及现已入社的农户的带动情况。在谈到此次实践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项目负责人王念东说:“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由于没有联系途径,刚开始进行调研时联系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且有些合作社的负责人会拒绝采访。”他们尝试联系农业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最终得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方式,并实地走访、调研了山东乐陵、安徽五河、浙江杭州三地约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与数据。
“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各种扶持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时事热点,我们就想更深层次地了解它。”团队成员汪涛介绍说,实地调研对于成员的体力与意志力也是一场极大的挑战。“调研时,每天几乎要走3~5个合作社,这取决于每个合作社之间的距离和路程的分配。我们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走到天黑。回去之后又来不及休息,因为急着要去做‘农民一家亲’的微信公众号,那时候再苦再累,我们都坚持每天做推文,发布我们的最新调查动态。”他回忆说。
当结束鲁、皖、浙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后,团队开始着手最终报告的撰写。成员们坦言,那时很多观点并未达成一致,于是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大家通宵达旦地进行头脑风暴,其间,他们有一些意见不合,甚至有时到了争吵的地步。但大家以观点论据相互说服,越辩越明,最终求同存异,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来源于《松江报》,201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