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解放日报】曹文泽:法治是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保障

    发稿时间:2017-11-23浏览次数:347


    《解放日报》编者按: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以来,上海理论界先后举行了三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座谈会、理论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十九大精神及其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讨,先后有40多位理论工作者交流发言。通过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认真学习,上海理论工作者们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的认识,并表示将把十九大精神贯穿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现摘登三次会议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法治是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保障

    □曹文泽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谋划法治、厉行法治,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方略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重大部署。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学习和理解。

      第一,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征程中,要进一步增强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放大制度机制的优势,真正做到党领导下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把道路问题放在关系全面依法治国全局、决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败的中心位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一条最鲜明红线。报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外国制度模式,要扎根中国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加快构建和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报告指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将全面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保障。报告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通过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将对全面依法治国发挥重大引领作用。

      第四,政法院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使命与担当。

      一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重要经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二是要积极回应和解答好“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重大问题,积极推动法治教育的当代创新发展,让公正理念成为根植于每一个法律人内心的信念。三是要深入分析依法治国战略所带来的变革与需求,强化法治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推动、打造、输送一支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法治人才队伍,为国家和社会做好人才保障。四是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充分发挥政法院校法学智库优势,助推中国法治建设逐步跻身法律全球化进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来源于《解放日报》,20171123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