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链接:
【解放日报】让法治人才培养“活起来”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座谈会
http://www.jfdaily.com/journal/2017-11-19/getArticle.htm?id=49813
【人民网】华东政法大学庆祝建校65周年
http://sh.people.com.cn/n2/2017/1119/c134768-30938258.html
【光明网】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建校65周年纪念座谈会
http://difang.gmw.cn/sh/2017-11/18/content_26828872.htm
【法制日报】“法律+”时代与教育改革研讨会举行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71122/Articel09003GN.htm
【上海法治报】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建校65周年纪念座谈会见证中国法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http://newspaper.jfdaily.com/shfzb/html/2017-11/20/content_50037.htm
【文汇报】以更大智慧更强力量贡献法治建设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11/19/content_612220.html
【社会科学报】华东政法大学以“学术”主题庆祝建校65周年
http://www.shekebao.com.cn/shekebao/n440/n448/u1ai12639.html
【律新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筑梦华政再创荣光 | 华政65周年校庆
http://mp.weixin.qq.com/s/sGTZmjfxXnpORSOmsPA8iw
【解放日报】让法治人才培养“活起来”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徐瑞哲)昨天,华东政法大学老教授、老领导、各界校友、党政领导班子和师生代表等以座谈方式纪念建校,突出学术主题的高水平法学教育推进工作会也同期在松江校区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孙潮,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等出席。
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华东政法大学办学65年来两落三起,度过创设与初建、复校与进步、发展与跨越、创新与追求的4段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时期新时代,华政确立了“建设具有鲜明法学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和令人向往的高雅学府”发展目标。
与会专家认为,政法院校要努力实现“立德树人”与“德法兼修”的辩证统一,积极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转型期和复杂国际环境下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的法治人才;同时加快以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的新期待、新要求,真正让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活起来”。
(来源于《解放日报》,2017年11月19日)
【上海法治报】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建校65周年纪念座谈会
见证中国法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11月18日,华东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纪念座谈会暨高水平法学教育推进工作会在松江校区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潮,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和学校老教授、老领导、各界校友、党政领导班子和师生代表出席会议。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著名行政法学家应松年教授等校友和各兄弟院校纷纷发来贺信和贺电。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曹文泽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华东政法大学65年的办学历程,始终与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新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度过了创设与初建、复校与进步、发展与跨越、创新与追求的四段历史时期,谱写了一部曲折与磨难、开拓与奋斗、梦想与辉煌的历史篇章。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指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师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互契合; 既要继续巩固法学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还要注重培养非法学人才的特色与长处。
当天下午,华东政法大学在松江校区举行“以爱之名,情定华政”建校65周年大型集体婚礼。
■相关新闻
华政站在新的起点之上
华东政法大学在起起落落中度过了曲折发展的20年,两落三起,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古朴典雅的华政园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代法律人。魏文伯、郑文卿、雷经天、赵野民等华政的创办者和老一辈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和法学教育模式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79年到世纪之交,华政走过了奠定发展基石的20年,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篇章。刘少傥、徐盼秋、曹漫之和庄咏文、徐轶民、武汉、王召棠、郑兆璜、苏惠渔、陈鹏生、徐建等老一辈领导、学者以“帐篷精神”艰难创业。陆庆壬、史焕章、曹建明、祝林森、杜志淳、何勤华等为领头人的历届领导班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世纪之交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华政进入了“持续、快速、跨越式”的发展阶段。2003年,学校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二次创业。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大学,办学规模、条件、层次和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时期,华政的事业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之上。学校进一步凝练了办学目标和发展路径,确立了“建设具有鲜明法学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和令人向往的高雅学府”的发展目标,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开创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于《上海法治报》,记者 刘海,201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