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人民法院报】手机弹窗曝光“老赖”——大数据精准投放破解执行难

    发稿时间:2017-10-31浏览次数:209


      

        “钱我马上就还!”近日,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席引路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在社会上俗称为“老赖”的失信被执行人胡某。

        胡某是一起房屋买卖合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三年前法院调解生效,裁决胡某要偿还马某购房款180万元,但胡某始终拒绝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突然间,胡某主动提出还钱,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数据算法之下的精准投放

        胡某是被一条手机资讯客户端弹窗“逼”到法院还钱的。弹窗来自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资讯客户端“今日头条”上开设的政务头条号“京法网事”。

        据北京高院介绍,这是自今年8月北京高院通过“京法网事”头条号发布失信被执行人消息以来,第四名主动联系法院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也是全国范围内通过头条号曝光后成功执行的标的额最大的一起案件。

        为何一条弹窗信息能如此精准地影响到胡某的朋友圈?

        据“今日头条”的项目负责人杨启涛介绍,该资讯客户端可运用大数据与算法向大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失信被执行人频繁活动地、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等区域内进行精准弹窗推送,并根据个案情况在该地区频道栏目中进行热点推荐,将失信信息在被执行人“熟人圈”进行曝光,进一步挤压限制“老赖”的活动空间,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

    让信息在“最后一公里”有效抵达

        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利剑”。但如何让信息有效抵达,在“最后一公里”真正发挥舆论作用,则是人民法院面临的难题。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完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2017年年底前搭建完成省级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在两年内将平台建设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信用平台和执行名片。有条件的市县级有关单位,也要探索搭建本级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

        目前,全国已有3485家各级法院部门入驻“今日头条”,涵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且全面覆盖到地市、区县法院。

        “弹窗范围一般是以失信人住址为圆心,半径十公里的范围内,基本能覆盖失信被执行人人际圈。”杨启涛表示,弹窗内容也会着重突出“老赖”的诚信问题,为周边群众普及相关的诚信知识,可谓普法与曝光一举两得,有效解决了信息最后触达大众的难题。

    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建诚信体系

        825日,一场网上的执行直播让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吴春海印象深刻。

        当天,“济南中院”头条号发布了《直播!就在刚才!济南长清法院成功拘传老赖一名!执行难攻坚战正在直播!》。

        “执行活动直播后,有许多以前不露面的当事人主动给我打电话探听情况,问‘这批拘传的老赖里有我吗?’‘我这几天抓紧凑凑把钱交上,能不能先不要把我的信息发在网上?’几天之内,已有四名被执行人表达积极还款的意愿。”吴春海说。

        除了使用手机客户端弹窗,抓“老赖”直播也是有效手段。执行法官拿着手持直播设备向全国网友直播“早上堵被窝,中午堵酒桌,晚上堵牌桌”的全过程,收效显著。截至10月中旬,全国法院在“今日头条”上发起了25场抓“老赖”直播,观看的网友达到了1500万。

    “通过诚信制度的建设,会逐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让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从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研究院院长崔永东表示,当前诚信社会的建设已经突破了“国家主导”的模式,转为国家与社会力量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的模式,反映了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日益提升。

    (来源于《人民法院报》,20171031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