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海青年理论骨干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朱鸿召主持会议。燕爽表示,理论工作者应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立足实践,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强大的自信心,更加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投身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研究与传播当中去。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新境界
在题为“回应时代诉求引领时代方向推动时代发展”的发言中,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庆寺认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战略思想,是在不断回答时代问题、着力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成熟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回应时代诉求、引领时代方向、推动时代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赵庆寺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焕发生机活力,对于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新境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于凯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总体判断,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总体战略、行动纲领和目标任务,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成果。
于凯表示,“新时代”科学判断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历史眼光、开阔的全局视野、强烈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充分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广阔的时代视野和坚定的前进定力,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提供了充分的历史方位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建构正当其时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谈毅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重大历史判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无不浸透着鲜明的哲学思想。
谈毅认为,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六年来的历史足迹,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政策上的每一次重大调整,在实践上每一步重大举措的实施,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无一不闪烁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也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其他各方面创新。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勇认为,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建构正当其时。其一,把握话语建构的逻辑主线,围绕主题和本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其二,把握话语建构的概念标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和实践逻辑。其三,把握话语建构的内在要求,善于将中国道路的发展优势转变为我们的话语优势。其四,把握话语建构的视野拓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仁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研部副教授周建勇、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绪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红娟、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白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姜佑福、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十九大报告精神畅谈了学习体会。
(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李玉查建国,2017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