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中国社会科学报】互联网技术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发展

    发稿时间:2017-09-25浏览次数:232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张君荣)916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网络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学者表示,创新国家治理模式,需要改进传统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

      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林南认为,当前网络时代属于经济社会学3.0时代,这是社会网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新时代,对世界各国的治理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网络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明升认为,网络治理的具体形态取决于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理解中国网络治理的三个逻辑线索是:是否契合网络社会存在机制;能否嵌入现实社会治理体系;可否融入法治中国进程。基于此,中国网络治理可预见的路径是,由网络社会存在机制催动的规则重构、虚实相宜的网络制度安排以及分步走的法治网络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文军认为,互联网技术嵌入城市治理,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发展。梳理我国城市治理逻辑发现,技术变革与城市治理在社会结构、组织方式、时空关系等方面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而城市中的“人”扮演着被治理者与治理者的双重角色,并成为城市治理逻辑转变的核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唐魁玉认为,网络与数据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使用更加具有深度。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影响的范围会更加广泛,程度也会加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交流行为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社会学研究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社会学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925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