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链接:
【新闻综合频道】全国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在沪成立
http://www.kankanews.com/a/2017-08-30/0018133752.shtml
【解放日报】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在沪成立
2017年8月31日 05|要闻·广告
http://www.jfdaily.com/journal/2017-08-31/getArticle.htm?id=32171
【文汇报】全国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成立
2017年8月31日 5|时评,综合
【新民晚报】全国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上午成立
http://xmwb.xinmin.cn/html/2017-08/30/content_2_5.htm
【检察日报】全国首家检校合建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在沪成立
http://www.jfdaily.com/journal/2017-08-31/getArticle.htm?id=32171
【东方网】全国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在沪成立
http://city.eastday.com/gk/20170901/u1ai10825251.html
【新华网】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在沪成立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08/31/c_129692956.htm
【中国青年网】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在沪成立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gd/10000159/20170831/31237540.html
以往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是往往个人或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团体,这就导致有时会发生因无人起诉,使得原本应该受到重罚的企业仅受到金额较小的行政罚款处罚。检察机关成为公益诉讼的主心骨,可以有效改变过去公益诉讼中存在的主体缺位、专业性不足等诸多问题。
今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今天上午,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合作筹建的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挂牌成立,并举行了首次理论研讨活动。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本才出席成立仪式。
上海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全面展开
今年7月1日起,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作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修改后新增加的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新增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记者了解到,上海检察机关已经为开展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作了全面部署。目前,徐汇区检察院建立了行政复议与行政检察信息共享平台,松江区由区人大召集公益诉讼领域相关的职能部门、区法院等多家单位召开座谈会共商机制建设。上海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今天成立的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也是国内首家由检察机关和高校共同组建的公益诉讼研究中心,邀请了著名法学家、中国行政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等国内一批知名法学专家担任顾问,研究中心还汇集了来自高校和实务部门的50余名专家学者和检察业务骨干担任研究人员。
公益诉讼减少了手机预装软件数量
事实上,公益诉讼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检索各大媒体报道便会发现,近年来各地频频出现各类针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涉及公众利益的诉讼。
这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2015年上海消保委起诉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侵权责任一案。这也是国内首起消费者维权公益诉讼案。
诉讼的起因是上海消保委在抽样调查中发现,天津三星公司所售的SM-N9008S智能手机预装各类应用软件44个、广东欧珀公司所售的X9007智能手机预装各类应用软件71个。两家厂商对这些软件的名称、类型、功能、所占内存在说明书中均未明确告知消费者,也未告知消费者以何种方法卸载预装软件,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三星公司和欧珀公司相继拿出了整改方案,减少不必要预装软件的同时,在官网、外包装上告知消费者预装软件信息及卸载方式。此后,各地消保委纷纷约谈了各大手机厂商,消费者购买到的手机中,不可卸载的预装软件数量得以大幅减少。
今年6月,准大学生李晶(化名)乘由哈尔滨市铁路局运营的K1301次列车上从北京前往天津。尽管选择了软卧车厢,但她还是闻到了刺鼻烟味,也没有工作人员对抽烟者进行劝阻。在多方反映未果之后,她向法院起诉了哈尔滨市铁路局。不少人禁烟支持者将此案称作“中国第一例公共场所无烟公益诉讼”,希望能通过此次诉讼推动普通列车内全面禁烟工作。
解决公益诉讼中的主体缺位等难题
纵观此类诉讼,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原告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还有维护公众利益的考虑。
但在以往,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是往往个人或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团体,这就导致有时会发生因无人起诉,使得原本应该受到重罚的企业仅受到金额较小的行政罚款处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应松年指出,检察机关成为公益诉讼的主心骨,可以有效改变过去公益诉讼中存在的主体缺位、专业性不足等诸多问题。
2015年7月起,我国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试点为期2年。经过2年的试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8月15日下午,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便是最好的例证。过去2年间,江苏检察机关共提起公益诉讼案件62件,目前法院已审结20件,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全部得到实现。通过公益诉讼,两年来江苏共推进恢复、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林地4480余亩,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恢复费用2.3亿余元等。
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明确写入这两部法律。该决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来源于上观新闻,作者:王闲乐、施坚轩,2017年08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