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青年报】上海两名“回归宝宝”取广富林水土赴港参加“植树活动”家乡水浇灌紫荆树共造“同心林”

    发稿时间:2017-07-04浏览次数:224

      

    张婕妤(右)、沈尉钦参加“庆香港回归全球华人青年植树活动”。受访者供图

      

      

    629日至72日,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上海有两名大学生赴港参加在香港太平山山顶花园举办的“共育紫荆”全球华人青年植树等系列活动。因为生于19977月,他们被称为“回归宝宝”。在那几天里,他们共同见证、参与香港回归20周年生日。

    被遴选出的“回归宝宝”都来自华东政法大学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决定在港举办“共育紫荆”青年植树等系列活动。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全国青联组派内地青年交流团赴港参加该活动,条件之一,就是19977月出生的“回归宝宝”。

    作为上海市仅有的两名学生代表,此次都花落华东政法大学。他们分别是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的张婕妤、社会发展学院的沈尉钦,都是即将升入大三的学生。

    “我出生于19977月,如今我20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我共同成长,也迎来她的20周岁生日。从参加校第十一届学生会主席团竞选,到此次有幸成为上海仅有的两个青年之一,前往香港庆祝回归20周年,自己无疑是个幸运的大学生,感谢华政,更要感谢所有老师的支持。”张婕妤说,高三暑假那年,她曾以一个游客的身份游览香港,香港繁华不失可爱、大气不失活泼的城市特质让她流连忘返。这次参加“共育紫荆”青年植树活动再次赴港,心中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是荣幸也是责任,“我们把上海青年的深切祝福带给香港。”

    沈尉钦考入华政之后,便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先后担任班级班长、校学生会事服中心副部长、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心组织部部长、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等。香港是他一直梦想前往的地方,“第一次去香港,便是参与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的重大活动,这段旅程将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刻的烙印。”

    用来自家乡的水土种下35棵紫荆树

    抵港当天的欢迎会上,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霍启刚向这些青年使者说:“在香港回归2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聚在一起,共同思考和追溯作为中国人的‘根’。”

    次日清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共育紫荆’全球华人青年植树活动”在香港太平山山顶花园举行,7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回归宝宝”用来自家乡的水土,种下了35棵紫荆树。树苗构成了心形,故称“同心林”。一如那一刻,大家伙儿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

    出发前,张婕妤、沈尉钦特地来到“上海之根”广富林取水取土,2000毫升水、2000克土壤,两人一路悉心呵护,安全将之带到了香港。

    两位学生说,看着树苗在大家亲手培植下落土,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一路走来,共和国特区与祖国同舟共济,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风雨兼程,创造了耀眼的‘香港奇迹’,在‘一国两制’的摸索中走出了独特的‘香港印迹’。对我们来说,极大的荣幸是,可以亲身前往现场,双脚坚定地踩在香港的土地上,带着上海的水与土跨越千里与其他各省的代表一起‘共育紫荆’,见证香港回归20周年大庆。”

    当晚,主办方在九龙红磡体育馆举办了“梦之夜青葱再出发”音乐会暨成人授冠典礼。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使者们穿上传统汉式成人礼服,参加了受冠仪式,稽首施礼,合影留念。在两位学生看来,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头顶上的成人礼冠是荣耀,更是一种责任。莫忘莫忘,祖国未来担肩上……

    此行中,张婕妤、沈尉钦还有心捎上了华政团委原创公益唱片、团团公仔、戒尺和手提袋,希望可以将华政师生的祝福通过华政纪念礼品传递给四方好友,将华政的底色留在香港回归20周年大庆的现场。

    在港期间,两位学生还参观了位于中环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学习到居安思危、于逆境中永不言败的精神,他们说,这也让他们深深感到,更要为祖国法制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来源于《青年报》,记者刘昕璐,201774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