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媒体报道:
【上海静安】区校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台青基地”打造升级版
http://www.jingan.gov.cn/xwzx/002006/20170525/e3b3700c-231d-466a-9d01-1f3c8c5dfcc5.html
【上观新闻】台湾法律人才实践只能去律所和台企吗?如今,他们还可去华政听讲座
“希望这些活动能增进两岸青年的深入交流,加深彼此感情,让两岸青年心灵契合”,静安区委常委凌惠康表示。
台湾籍法律专业学生来上海实践只能去律师事务所和台资企业吗?如今,他们还可以去上海高校中学习。18日,静安区“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区校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
根据协议,华东政法大学将为“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的学员提供住宿以及生活、学习上的一定保障。台湾学员可以有更多机会与大陆学生交流,也可以使用华政的讲座资源。
华东政法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政治高度落实好这一项目,尽全力做好支持与保障工作,安排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通、生活上细心的教师负责学员生活与学习。
“我们将为台湾学员提供更广、更强、更优的服务”,实践基地牵头单位——上海君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丁德应表示,通过区校合作,可以丰富台湾学员在上海的学习内容,深化台生的人文内涵,“希望他们在专业实践之外,感受到大陆的学术精神与校园文化。”
今年是“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的第二年。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的活动规模明显扩大,学员从去年不到十名扩展到30名,静安区内参与的律所也由去年两所增加到9所。今年实践项目已在积极筹划中,7月初将正式开始。
谈起创办“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的初衷,拥有近十八年涉台法律服务经验的丁德应谈到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在大陆的台商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希望能够雇佣有本地经验的台籍青年,另一方面,基于种种原因,台湾青年法律学子没有在大陆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无法在两岸娴熟地从事法律服务。因此,为台湾学生在大陆建立一个实践平台,成为丁德应的一大愿望。
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去年7月“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成立,首届台湾学员分别进行为期2个月和6个月的法律实践活动。基地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每周既有常规的实践项目,如审查修改合同、参与客户会谈、协助出具法律意见书或律师函、撰写关于台湾与大陆法律比较的文章等;还有个性化的实践项目,如法院旁听开庭、街道法律咨询、听律协讲座、沪港台大学生沙龙、实习周记撰写等活动。
“我们将尽最大限度让学员感受到基地的友情、上海的热情、大陆的亲情,让学员能够从‘原材料’,变成‘半成品’,再变成优质的‘产成品’”,丁德应透露,去年基地成立的消息获评“2016年沪台交流十大新闻”,今年将在去年成功的基础上,为台湾学员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与平台。
“希望这些活动能增进两岸青年的深入交流,加深彼此感情,让两岸青年心灵契合”,静安区委常委凌惠康表示。
(来源于上观新闻,洪俊杰,2017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