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人民法院报】黄武双:成为当事人优先选择进行诉讼的法院

    发稿时间:2017-04-28浏览次数:241

     

    □黄武双[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要实现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上海法院于2016年印发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十三五”规划》,为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世界科技强国和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成为当事人优先选择进行诉讼的法院,是综合衡量一个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的客观标志。上海已经成为权利人青睐的起诉地之一。“十三五”规划有助于推动将上海建设成为当事人信赖的国内乃至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优选地”。

        首先,司法审判应呈现法律制度激励创新的宗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激励创新研发投入。为了实现该目标,法律赋予权利人以排他权,以保障创新投入能够从市场获得回报。如果法院判赔结果未能补偿原告的所有损失,侵权人仍能够从侵权行为中获益,则侵权行为难以遏制。赔偿额能否充分反映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能否填补权利人的损失,并适时判决支持惩罚性赔偿,是司法审判活动能否实现法律激励创新投入宗旨的重要考量因素。

        其次,创新设计各类专家参与事实调查的程序。知识产权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事实判断有赖于专业知识,诸如技术事实、市场竞争关系、竞争导致损害的数量、相关公众是否混淆等诸多问题的甄别,必须借助于所属领域相关事实的专家。法官可以主导事实调查的审判程序,但没有必要对所有事实问题以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来作出直接判断,将各类专家引入庭审程序,可以帮助法官更加准确地对事实作出判断。

        最后,有效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持有效竞争环境的关系。上海承载着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科技创新要求维持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众所周知,自由公平充分的竞争将会推动供给的增加,社会整体将从中受益。针对有关创新研发、技术与市场竞争所引发的案件,既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主导作用,但又不能将原本属于竞争范畴的客体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应当为创新投入和市场竞争留下充足的空间。

        以上各项具体任务的实现,离不了“十三五”规划设计的一流知识产权审判队伍的建设规划。上海已经具有知识产权审判人才保障、专业化审判人才培养、知名法官培塑力度的良好基础,进一步鼓励上海的知识产权法官多撰写并发表总结判决经验的文章,多做比较法研究与讨论,可以更多地向世界呈现来自上海法院的知识产权精品案件。

    (来源于《人民法院报》,2017427日第5版)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