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上观新闻】诗词大会首个总冠军:最爱屈原楚辞“兮”,考研逐梦女律师

    发稿时间:2017-02-10浏览次数:265

      

        “战鼓歇,歌舞休,且把浮名看透,启航新征途。”“相比晦涩难懂的法条,押韵且有诗意的古诗词更好背些。

        从大年初二起,《中国诗词大会》首个总冠军就一直在老家追剧。殷怡航与家人每晚必然锁定央视频道,甚至走亲访友拜年时也与小姊妹们一同收看节目,还同步答题,一试身手。

        作为诗词大会第一季半路杀出的最大黑马,这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大四女生正在寒假中等待考研结果。她爱古典诗词,也爱侦探小说,追逐梦想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一心要做女律师。

        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与许多中国家庭一样,父母从小培养她对中华传统诗文的兴趣,但从不刻意背诵甚至培训辅导。对于她,喜欢诗歌是一件普通而日常的事,没有啥特别的。

      如有夺冠,纯属巧合

        今年新增的飞花令环节,是带给殷怡航的最大新意。在追踪赛况的同时,她感觉自己重新参赛的话,常规环节没有问题飞花令不好说了。她最想做的是,和夺冠呼声高的北大女博士陈更再赛一场,可谓棋逢对手、琴遇知音,有一种互怜互惜之感。

        去年4月,殷怡航在中国诗词大会首季第九场比赛时成为百人团分数最高、准确率最高、用时最短的头牌,因此脱颖而出。在总决赛第一轮中,她10道题全部答对,力挫群雄、技压群芳,抢到攻擂名额。与之前已守擂4次的擂主李子琳狭路相逢,结果殷怡航遇强则强,以53的比分拔得头筹。

        在比赛中,殷怡航的经典动作就是侠气十足的双手抱拳,一一谢过各路豪杰。正如主持人董卿最后评价所说,10场比赛,第一次亮相,没想到真能一骑绝尘、笑到最后。

        确实如此,殷怡航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实属偶然。当时海选她才大二,在华政选修了唐诗宋词专题课,课上老师不经意提及中国诗词大会海选,上海几所高校都有名额,华政也是其中之一,鼓励大家也去参会,背过诗词可别浪费。殷怡航一时兴起,加入笔试和两轮面试,都顺利过关,最后接到赴京录制节目的通知。其实,总决赛是她第一次正式粉墨登台,想的只是把自己的题目答完就够,万万没想到轻松发挥反而四两拨千斤

        对于今年选手的表现,殷怡航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说,自己真的很钦佩“00中学生。作为一个95后,她本感觉00后还很小,但赛场上她们已落落大方、独当一面。从汉字、成语到诗词大会,她们真是藏龙卧虎。

    律政佳人,女侠重义

        场上场下,殷怡航自称是女汉子,连《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老师康震也说:她这个人比较大条,厚积薄发,冲出重围。同学们感觉她性格大大咧咧,不能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但上树捉鸟、下河捞鱼还真有。

        说起自己的老本行,这个法学专业刑法方向的女生说,是因为读福尔摩斯才立定志向。她从初中起接触侦探推理题材的小说,喜欢故事中的惩恶扬善、伸张正义,读小说花的时间也长过了读古诗。后来,她便从安徽六安霍山县考入沪上政法名校华政,沿着律政佳人的方向发展。

        在诗词领域,这种侠义个性也与爱国诗人屈原很合拍,《离骚》成了她最喜欢的楚辞。她说,尽管少女时代读来,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但楚辞中的,一张一弛,一咏一叹,富有韵律,别具诗味。至今,天气好时,她便与喜爱的诗词歌赋作伴,坐在日光下品读。

        殷怡航半开玩笑地表示,相比晦涩难懂的法条,押韵且有诗意的古诗词更好背些。其实,在华政这样的法学院校,不仅大学语文是必修,人文学院老师还开设古代汉语、写作等课程,中国法制史等专业课也不时传递着文官制度、礼法规制等传统文化要义,日常还有三行情书、法言法语等大学生征诗活动,这些都让殷怡航很享用。

    纸上觉浅,绝知躬行

        “逐鹿京畿,扬名神州,诗词大会显风流,勤奋天道酬。战鼓歇,歌舞休,且把浮名看透,启航新征途。这是赛后,殷怡航父亲当夜写出的一首小词,送给他的女儿。

        女儿和父亲一样低调行事。决胜冠军的事,殷怡航就一直瞒着父母,只说最后一期上了台,表现还不错。妈妈问到具体成绩时,她打了个马虎搪塞过去,说只是露了个脸。直到总决赛赛况播出,家里人才知道殷怡航拿了总冠军。妈妈来电打趣说:你隐藏得深啊!

        “谈不上什么家学渊源,我的家和其他家庭都差不多。殷怡航的父亲非常喜欢古诗,母亲做过语文老师,但他们并不要求女儿背诗,只是出于兴趣培养的目的,能背出当然好,不背也无所谓。小时候,父亲常用故事形式,给女儿讲讲诗词后面的故事,还陪她玩诗词游戏,带她领略诗中自然之景、景中之情。

        比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殷怡航父母真的会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扇扑流萤,仰望牵牛织女。她印象很深的就是,当她读完一首诗,好奇地问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究竟是何感觉,妈妈竟然就带她到乡下骑了一次黄牛,让她真正领会有诗有远方的意境深远。

    (来源于上海观察,2017210日 )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