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上海教育新闻网】华东政法附中:发挥慕课特点,“深耕”特色课程

    发稿时间:2017-01-17浏览次数:334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高中名校慕课建设工作的通知》,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依托华东政法大学优势,开发和实施了明德尚法课程,注重内涵发展,致力于培育“明德、尚法、精业”的现代公民,扎实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市教委、市教科院及长宁区教育局指导与政策倾斜下,不断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推进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尚法”课程成慕课资源

    学校依托华东政法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为支撑,围绕“明德精业”校训和“明德·尚法·精业”课程核心教育价值体系,开发“明德尚法”主题轴综合课程群,形成以“明德·尚法·精业”为特色的华政附中课程体系。

    目前,已完成近30门“尚法”校本课程的开发,其中《中外法治简史》、《生活与法》(初、高中版)、《从零到一学辩论》、《中学生法务小辞典》、《模拟立法》、《模拟听证》、《模拟庭审》、《班规制定》等“尚法”类校本课程已形成教材。这些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为学校下一步深度开发面向更多学生的慕课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丰富的课题资源。

    特色课程的舞台更宽广

    立足于对学校已有的“尚法”课程体系的梳理和整合,综合学科教学与德育内容,学校不断开发、完善具有“尚法”特色的课程体系,分层实施,凸显特色,突出学生的体验和实践。目前,学校把上述七类近30门“尚法”类校本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进行归类,已形成学科活动、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等项目。

    为了让特色课程惠及更多学生,基于上述特色课程,学校制订了“尚法”类慕课群开发计划,借助慕课的特点和优势,对现阶段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重新梳理,精选那些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需求的课程,进行二次深度开发,使其既能体现办学文化和育人价值,又能拓宽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兴趣,更能适应学生认知和扩大受益学生,使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借助慕课上线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拓展性、研究性课程。

    慕课建设惠及老师与学生

    根据学校慕课建设规划,学校组建了有13名教师的慕课建设和技术支撑团队,详细制定团队和个人慕课开发计划。去年暑假这支团队13位教师参加了由上海市教委委托华师大慕课中心举办的高中慕课建设教暑期师研修培训班学习。

    经过两个月的多形式培训,去年92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举行结业典礼上,许盈银、裘静霞、陈建伟、刘美月、孙佳蕾、陈傲云、顾平康、蒋怀峰共八位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由于这次培训学校组织有力、学员学习认真,作业优秀,故被培训组织方授予“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培训期间,老师们边学边干,尝试慕课剧本编写、修改、打磨,参与制作,亲力亲为的实践,使教师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水平得到提高。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对每集慕课逐一审核,去年924日起,凝聚大家心血的第一批慕课:梁芳、陈陆平的《生活与法(初、高中版)》、顾平康的《校园模拟听证》、陈建伟的《中外法制简史》、许盈银的《班规制定》、裘静霞《生涯导航》等6门慕课终于完成上线,与全市中学生见面。其他七位老师的慕课正在紧锣密鼓制作中。

    (来源于上海教育新闻网,作者:刘时玉,整理报道,2017116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