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中国•上海首届新型司法智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上海高院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姜平,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江苏高院院长许前飞,安徽高院院长张坚,贵州高院院长孙潮等出席研讨会,江苏、安徽、广东、贵州、西藏、新疆等有关法院的代表,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国家安全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党政机关相关负责人,上海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上海高院特邀咨询员以及全市各级法院院长、分管副院长和高院各部门负责人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上海高院副院长、政治部主任、上海司法智库理事长郭伟清主持,由上海高院主办,上海高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司法智库学会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法律与政策协会协办。
开幕式上,崔亚东院长宣布上海司法智库学会正式成立。姜平书记、张述元副院长、崔亚东院长共同开通司法智库网站。崔亚东院长、华东政法大学叶青校长作致辞,姜平书记、张述元副院长作讲话。
姜平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加强新型司法智库建设,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司法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下大力气建设好国家亟须、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制度创新、规模适度、引领发展的中国特色上海新型高端司法智库,为上海法院乃至国家整体司法水平的提升提供可复制、可推动的研究成果。二要明确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司法智库“思想库”和“智囊团”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总结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三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司法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将上海司法智库建设成为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和国际较高知名度的新型高端智库。
张述元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司法智库建设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软实力”,将在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充分认识中国特色新型司法智库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协作共享意识,打造司法智力众创众筹大平台;要树立创新发展意识,着力反映有关法治研究中的最新视野、最新观点、最新方法,服务“全面依法治国”等国家战略;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对涉及司法进步和法治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广角度的研究。
崔亚东院长指出,司法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软实力”,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一年来,上海法院坚持“边建设、边完善、边研究、边出成果”的工作思路,一手抓司法智库建设,为“智慧法院”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一手抓“大数据战略”实施,建设“数据法院”,为“智慧法院”提供信息技术保障,取得初步成效。上海法院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各项工作已与信息化融为一体,“智慧法院”的实现指日可待。
叶青校长致辞希望上海司法智库能够推动形成“同心圆”发展格局,畅通智库与司法实务部门的协同机制,推进合作研究、信息共享;畅通智库之间的协同机制,强化智库和智库的联手合作;畅通各方要素之间的流动机制,全面打通“同心圆”各方主体的链接渠道。
研讨会上,江苏高院院长许前飞、安徽高院院长张坚、上海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吴偕林、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蒋惠岭、上海一中院院长陈立斌、上海海事法院院长赵红等大法官及专家学者围绕“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智慧法院和司法智库”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作了精彩的主旨发言。两个分论坛上,一中院院长陈立斌、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法律与政策协会董事郝作成、浦东法院院长张斌、上海司法智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光宇等嘉宾围绕“智慧法院、司法智库与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主题发言,上海高院副院长陈亚娟、市律师协会会长俞卫锋、金山检察院副检察长潘春伟、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虞浔等嘉宾围绕“智慧法院、司法智库与依法治国”作了主题发言。
闭幕式上,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主任沈国明、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光贤、广东高院副院长徐春建、一中院院长陈立斌、二中院院长顾伟强谈了与会感受,并表达了对上海司法智库建设的美好祝愿。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司法智库学会成立,上海法院在新型高端司法智库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海法院司法理论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
(来源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2016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