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刘昕璐)律政精英、金融才子、人民公仆、高校教师、研究学者、文艺翘楚、局级干部……97名不同身份、职业的华政校友,因为一年前“华政青年成长导师团”平台的搭建而走到了一起。刚刚过去的周末,“华政青年成长导师团”举行一周年总结大会展望未来。如今,华东政法大学团委提出,探索将校友资源纳入思政教育体系。
背景校友导师带在校学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华东政法大学一直以来重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除提出全员育人理念外,我们还在更积极引入青年校友资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华东政法大学团委书记陈赛金说道。
据介绍,2015年10月,华政青年成长导师团正式成立,通过实施名师高徒、帮贫助困、搭建实习平台等系列共赢互进项目,加强在校学生与校友的交流,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专业能力,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抱负、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为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添上重要的一笔。
成果开展89次师徒互动活动
截至目前,共有102位同学与97名导师配对成功,共开展89次师徒互动活动。共举办6次“与导师晚餐会”活动,216名学生和导师共进晚餐,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生活困境,为学生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其中,“与导师晚餐会”经费由导师团成员予以支持。
导师团还向学校和学生提供经费82万元,用于资助在校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奖学金、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等。90级校友张磊发起设立“华政青年成长基金”,每年捐赠5年,连续捐赠10年,今年捐赠的5万元,让200名经济困难生有机会走进剧院感受高雅艺术,并设立“团学之星”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团学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60余名团学骨干,此外,还额外捐赠9000多元支持学校“彩云之南”社团赴云南支教。96级校友张蓥锋和程宇,捐赠30万,为名师高徒活动提供服务保障。91级校友韦浩,为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生活费1万余元。
心声感恩导师为我们的青春保驾护航
上海市万众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翔作为导师团的一员,与陈钇丹与蔡文君两位同学结对成功,其间一直和两位学弟学妹保持联络,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给予了他们些许帮助。两名学生也很愿意与他分享各自关于学习和生活的想法。他也根据学弟学妹们各自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了许多实习、交流的机会。
刘翔说,作为一名华政人,通过名师高徒的这个平台,与更多的学弟学妹有交流沟通的机会,让人感到欣慰。希望尽自己绵薄之力,做好学弟学妹们的良师益友。名师高徒这个活动,把优秀的青年校友和在校的学弟学妹对接起来,形成导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一方面,可以带动更多的学弟学妹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青年校友也有了回馈母校的方式和平台。
导师林华昌一直要求所带的三个学生每个月写一篇题材不限、字数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并给予适当指导。他所指导的知识产权学院姚岱均同学撰写的《魏则西事件中百度关键字竞价排名性质及相关法律责任分析》在《上海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上发表,这不仅让学生得到学术指导,更是让学生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收获了信心。
“我们曾羡慕那些有恩师伴随一路前行的人,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进入‘被羡慕’的行列。是导师们给了我们一把伞,在青春的滂沱大雨中护我们周全,学会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华东政法大学导师团第一期结对学生杜可欣这样总结自己参加导师团的感受。
未来继续深化“名师高徒”品牌项目
“未来一年,导师团将通过一些新的做法以更好地服务华政共青团事业。”陈赛金表示,首要的是深化“名师高徒”品牌项目,影响更多学子。届时,将在“双向选择会”及“晚餐会”基础上,增设名师分享会等活动。搭建各类“学生与导师”的对话平台,利用“名师效应”,合理、正确引导青年,开展德育工作,扩大“名师效应”,影响更多学子。同时,整合导师团优质资源,结合华政专业特色,开拓实践教育基地,知行合一,增强在校生的实践能力;完善“师徒制模式”,对接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
其次,将创建青年校友智库,建言献策学校发展,并设立“导师工作室”,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明年,华政将由00级校友王小磊设立“小磊文创工作室”作为试点,以学员制形式进行定期授课,扶持并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情怀、有深度的优秀作品,激发华政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充分发挥华政法治新闻专业、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的科研优势,依托工作室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待条件成熟,继续设立其他导师工作室。
“希望传承发扬好的作风,秉持创新好的理念,巩固发展好的机制,推进导师团为母校的共青团事业提供支持,把导师团办成华政青年成长成才的助推器,办成卓有成效、受华政人欢迎的温馨家园。”陈赛金说道。
至于导师团阵容的扩大,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闵辉表示,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导师团成员的吸收,学校有着严格的程序,必须符合相关条件,宁缺毋滥。同时,将进一步进行制度设计,并逐步推广到学院层面,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来源于《青年报》201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