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我校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艺术品鉴中心联合组建的华东政法大学书法创作研究基地在松江校区挂牌成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教授张华庆,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王伟华,公安部消防局原政委、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谢模乾,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冰,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专职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马新林,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校友,当代著名书法家朱建华校友,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当代中国画院院长、民建中央画院副院长蒋频校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兼艺术品鉴中心主任江鹏校友;我校校长叶青,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我校副校长林燕萍主持。
我校成立书法创作研究基地
林燕萍与江鹏签署了合作协议。叶青与张华庆、王伟华、谢模乾共同为基地揭牌,并为张华庆、李冰、马新林、潘善助、朱建华、蒋频、江鹏、马振声、谢志高等9位兼职教授颁发聘书。
叶青、张华庆、王伟华、谢模乾为书法基地揭牌
叶青校长为张华庆、马新林、李冰、潘善助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叶青校长为朱建华、蒋频、江鹏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发来贺信。贺信中说,华政作为一所法律专业的名牌大学,设立书法创作研究基地,在校园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下极具正能量意义,是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将对华政的书法艺术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衷心祝愿华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他还专门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捐赠给我校,祝贺书法创作研究基地挂牌成立。张华庆、王伟华、谢模乾、马新林、李冰、潘善助、朱建华、蒋频等书法大家也纷纷挥毫泼墨,在现场创作书法作品以表祝贺。
刘振宇、张华庆、王伟华、谢模乾创作、捐赠书法作品
马新林、李冰、潘善助、朱建华创作、捐赠书法作品
江鹏回顾了自己在华政求学期间,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洪丕谟教授学习书法的经历。他感谢母校提供的良好学习机会和塑造的浓厚人文艺术氛围,并表示将积极为母校的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兼艺术品鉴中心主任江鹏致辞
张华庆对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学校聘其为兼职教授表示感谢。他介绍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他指出,“大书法”的内涵是“以汉字为载体,以毛笔、篆刻刀等多种不同工具为依托创作的艺术,致力于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强调,要通过践行“大书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书法爱好者“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造出更多更好无愧于伟大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
叶青指出,基地的成立有助于学校推进通识教育,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有助于学校推进书院建设,为书院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提供平台和依托;有助于学校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校园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华政园中落细、落小、落实。他希望“百外书社”借此东风,进一步传承好光荣传统、提高社团整体水平,促使书法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新的光彩。他还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新一轮的建设目标,并强调,学校从“单一学科院校”到“多科性大学”、从“千人学校”到“万人学校”,实现了“两个飞跃”。他说,在“十三五”期间,学校要重点建设“两基地、两中心、一平台”,并以此为抓手努力建设在国际上有影响、国内领先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叶青校长讲话?xml:namespace>
根据合作协议,基地将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践行“大书法”理念为宗旨,把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文化名人“请进来”,成体系、成规模地开展书法教学、作品展示、公益服务、文艺活动等工作,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中提高国学修养、浓厚人文底蕴、培育爱国情怀。
百外书社成员创作书法
我校拥有上海市第一个市级大学生书法团体“百外书社”。早在1989年,百外书社在一群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的华政学子推动下创立而成。在幽雅、静谧的华政校园里,百外书社凭借一支笔、一张纸,便书写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2003年,百外书社成为了上海市第一个市级大学生书法团体;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了华政的一张“名片”;曾前往澳门等地开展书法交流活动,多次获评“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全国“示范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此次书法创作研究基地的成立将为“百外书社”的发展、将为我校学生书法涵养的提升、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再添新翼,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社会协同合作处、校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