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由我校中美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特殊人群法制保护研讨会”顺利召开。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沈国明,我校副校长、中美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晓红,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复旦大学教授彭希哲,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张录法,市妇联权益部部长陆荣根,静安区人民法院老年庭庭长姚晓菁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由中心秘书长孙颖主持。
刘晓红在开幕辞中提出,特殊人群法制保护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以中心为依托,学校组建了包括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在内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为相关政策与法律的改善献言献策。
会上,专家们围绕老年人权益法律保护、妇女权益法律保护和残疾人就业法律保护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张凡、市老年科学研究所沈妍从实践的不同视角分析了目前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静安区老年庭庭长姚晓菁介绍了静安区司法审判实务中涉老案件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陆荣根针对目前上海市妇女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十三五”规划中落实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要点;我校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杨旭从社会学、法学的角度对残疾人就业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引发了与会者热烈的讨论。
沈国明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他指出,特殊人群法律保护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合理分配改革开放成果、健全完善社会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殊人群保护具有宣示性强、财政投入需求高、复杂性多元性、综合性强的特点,所以尤其需要注重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的结合。他对中心的研究工作表示赞赏,希望中心的科研团队再接再厉,在“十三五”规划落实过程中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助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中美老龄问题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