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报告》在沪发布

    发稿时间:2015-12-10浏览次数:309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李玉 查建国)12月4日,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制的《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报告》在上海发布。该报告旨在通过构建国家治理指标体系,准确测量中国和其他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国家治理指数对全球111个主要国家进行排名,中国排名为第19位。

      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国家治理能力排名前20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阿联酋、法国、新西兰、卢森堡、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冰岛、韩国、日本、中国以及瑞士。

     指数化解读国家治理成就

      学术界的“指数化的可视革命”正如火如荼,在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治理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国家清廉指数、世界治理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

      报告研发团队负责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表示,然而,在西方独占治理测量话语权的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常常被看低。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中国在国家治理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如何被准确地进行解读、证实和传播,国家治理指数的研制成为破局的重要推手。

      该报告的研究对象基本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具有世界或地区影响力的国家,具体的地域分布是:亚洲29个,欧洲37个,非洲14个,大洋洲6个,北美洲15个,南美洲10个,共111个国家。该指数的评估对象,一改之前西方指数中,主要聚焦欧美国家或发达国家的局限。

      客观是任何指数体系的生命线。据悉,此次发布的国家治理指数无论是对指标体系的设定和研发,还是纳入统计的数据来源,都具有相当高程度的国际通行性,力求客观。同时,在一些具体指标的研制和测定上,国家治理指数则做出修正,纳入了近年来国内在指标研发上的最新成果,纠正了一些西方指标在实际评估中的失灵、失准、失真的现象。

     关注现有成果和评估长远发展并重

      为求指数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国家治理指数在指标设定中,既关注了国家治理的现有成果,也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了评估。高奇琦表示基础性、价值性和可持续性指标,是国家治理指数中的三个一级指标。

      基础性指标覆盖了设施、秩序和服务等三个领域。其中,设施是第一位的,是保障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临近和便利性的基础条件,秩序是保障人与设施良好运转的纽带,服务则是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公共产品。价值性指标分为公开、公平、公正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体现着国家治理的透明性、平等性和正义性。可持续性指标从效率、环保和创新的维度,对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再发展能力进行考量。

      此次评估纠正了之前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的偏见。例如,在基础设施,社会秩序以及诸如健康、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基础性指标中,中国的排名情况中等偏上,处于111个国家的第24位。

      高奇琦对此解读,“在基础性指标中添加设施为二级指标,是国家治理指数的特色之一。因为对于国家治理而言,设施建设代表了最基本的治理能力。”

     指数构建为国家治理提供学术支撑

      在当天举行的“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报告”发布会上,与会学者认为,以国家治理指数为代表的国家治理过程性理论和指数构建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进一步厘清国家治理的概念,而且能够通过该指数的描述,可以准确把握中国在世界各国国家治理中的位置,并能准确对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作出客观评价。

      与会学者指出,通过分析国家治理指数的总排名和分项排名,还可以及时发现中国国家治理中存在的弱项和问题,进而为未来改革方向提供具体的思路。此外,国家治理指数的研发可以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相关国家的风险评估。在大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国家治理指数可以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风险评估以及未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提供支撑。

      报告研发团队表示,这一指数不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重大成就作出客观评价,而且还能通过一些具体指标的测定,及时发现中国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弱项和问题,进而提供对策分析。继今年首次发布后,国家治理指数将每年于12月定期发布。

      “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报告”发布会由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政治学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上海东方青年学社承办。

    (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12月4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