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传承劳模匠心 争做时代新人

    “劳模工匠走进华东政法大学”宣讲活动在校举行

    发稿时间:2025-11-27浏览次数:10

    1126日,我校承办的“传承劳模匠心 争做时代新人——劳模工匠走进华东政法大学”宣讲活动在松江校区举行。上海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丁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张艳萍,上海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上海市劳模协会秘书长邵新宇出席活动。我校杰出校友、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资深节目主持人陶淳主持活动。



    “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就是要启迪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启迪我们深入学习劳模精神,读懂‘匠心’背后的责任与热爱,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在宣讲会上表示,期待通过这样的“精神接力”,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劳模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身边的奋斗者;匠心精神也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藏着每一份坚守的执着、融于每一次专业追求中的赤诚,激励更多青年以劳模为榜样,青春作笔,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陈梁顺、张金全、于爽、周欣等来自一线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为华政师生讲述了他们扎根一线、实干报国的奋斗故事。从基层警务到律师实务,从检察监督到法院审判,故事里藏着“坚守” 的温度、“专业” 的深度和 “匠心”的高度。



    “被照亮的人成为了新的光。”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嘉兴路派出所第三责任区警务队队长、三级警长陈梁顺,分享了他和三个所谓“问题少年”的故事。“守护好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就是在托举起祖国未来的希望。”在陈梁顺的努力和“三所联动”框架下,上海350多家地区派出所全都建立了社区少年服务队,1900余名民警、2200余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一个人的奔跑,变成了一群人的接力。



    从泥泞山道到浦江高楼,“知识点亮了我前行之路,劳动改变了我的命运。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参透:法律的温度,不在冰冷的法条里,而是在让普通人直起腰板的瞬间,在每一位与法同行者不停的步履上。”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联席主任张金全从一张名片创业,从个体维护到群体守护,以专业之力,为他所热爱和奋斗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专业为凿,以良知为尺,以信念为灯,用匠心与奉献诠释奋斗者的时代担当。”他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勉励在场青年学子。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七检察部主任于爽20年如一日,坚守检察岗位,以法治为剑守护社会正义,以初心为灯践行检察使命。她通过分享沉淀在岁月里“最考验定力的零口供案件、最考验智慧的新类型案件、最考验担当的重大敏感案件”,以小见大,展示了上海检察在“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彰显“争一流、走在前、排头兵”的上海追求。她说:“这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向光奔赴。希望今天的演说,能在华政学子的心里点亮一盏法治之灯,点燃一个法律职业之梦。”



    “作为一名女法官,办理重大刑事案件,你怕不怕?”华政走出来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周欣校友的回答是,“我不怕”。这3个字是她用30年、2000多件案件的人生回答了从华政毕业时的初心,蕴含着她第一次走进法庭时许下的诺言——要做一名公正又温暖的法官。“永远记住:手握戒律为正义,心存玫瑰得理解。” 她向大家动情讲述了一名女法官在追求正义之路上的感悟。



    在圆桌论坛中,师生们与“与劳模面对面”真诚对话。劳模们为青年回答了职业成长的困惑、专业学习的方向,对“劳模精神”“匠心力量” 的思考,让劳模精神不再是“远方的榜样”,而是成为融入师生学习、工作的“身边力量”。


    来 源 | 校工会    党委宣传部    文|曹 婧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