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我校承办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

    发稿时间:2025-11-25浏览次数:10

    1116日,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年会由我校承办,以“中国特色金融法治建设”为主题,来自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单位的二百余位专家与会。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在大会开幕式致欢迎辞,他指出,本次年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充分体现出金融法学界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学术自觉与使命担当。我校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与人才资源集聚效应,持续搭建高水平金融法治研究平台,在金融法治理论创新、制度供给和高端金融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发力,为构建中国特色金融法治体系、服务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华政智慧”与“华政力量”。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叶青表示,研究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聚焦金融法治建设的实践需求,深入开展前瞻性与应用性研究,广大会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和专业能力,把学术研究更好地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金融法治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首席风险官刘福寿、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赵玮、上海市法学会党组成员兼秘书长夏咸军也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卫国围绕法制建设、学术创作、党建工作向大会作了2025年年度工作报告。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校经济法学院教授吴弘主持开幕式。



    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杨松教授以“稳定币的全球法律规制及其中国启示”为题,深入分析稳定币发展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并提出我国制度建设的启示性思考;中国政法大学刘少军教授围绕“国际货币秩序演化中的货币法完善思考”这一主题,系统研讨货币法的发展方向与制度完善路径;西北政法大学强力教授以“在法治化轨道上以高质量金融法治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为题,重点阐述全面依法治国框架下的金融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与制度支撑;复旦大学法学院季立刚教授以“数字时代的票据法转型——理论逻辑与制度塑造”为题,探讨数字技术背景下票据法制度的重构与理论基础;我校至合金融法治研究院院长唐波教授在发言中围绕“开放与安全下的上海离岸金融法治建设”主题,分析在统筹发展与安全前提下推动上海离岸金融法治体系完善的实践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以“《金融法》制定的核心紧迫任务是《金融服务统合法》”为题,重点就我国金融立法体系完善与《金融服务统合法》的定位和功能进行了深入论述。我校党委人才办主任、人事处处长、经济法学科带头人季奎明教授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在平行论坛中,与会代表分别在“金融立法与金融司法”“数字金融的法律问题”“金融风险防控与金融监管”“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法治保障”“离岸金融的法制专题研讨”等五个主题下进行深入研讨。 

    本次年会为我校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也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在金融法治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与智库功能,将推动我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高水平金融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来 源 |  人事处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