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数字法治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由《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办,多家法学核心期刊和高校研究机构协办,来自全国高校、司法机关、互联网企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围绕数字法治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洪冬英教授指出,论坛已形成“跨界交流、前沿引领、青年培育、智库孵化”四大特色,致力于构建司法、产业、学术与期刊界的协同生态。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梁新介绍了司法大数据在智能审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成果。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法学会副会长刘喆强调检察机关正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治理转型,推动数据驱动的新型办案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则提出,数字司法应坚持“人机协同”,确保技术赋能而不替代司法裁判。




主旨演讲环节,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清华大学法学院的专家,分别就数据权益保护、数字法院建设、数字检察实践、生成式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等议题发表演讲,展现了我国在数字司法领域的多元探索与制度创新。
基调演讲与专题演讲聚焦于互联网法院发展、基层司法数字化、企业法务智能化、影视版权保护、个人信息与数据治理等热点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上海奉贤法院、黄浦区检察院以及阿里、京东、腾讯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在技术与法律融合过程中的实践路径与挑战反思。
青年演讲单元涌现出一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涵盖电子数据分类、刑行衔接、自动化行政审查、AI模型著作权、隐私悖论、通证化资产规制、虚拟财产保护、司法数据共享等新兴领域,展现出青年学者在数字法治研究中的创新活力。
论坛闭幕式上,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教授作学术总结。他指出,数字法治建设须回应“权利义务重构、公平正义守护、以人为本”三大需求,并呼吁构建跨领域、国际化、系统化的数字法治体系。马长山教授在致谢中强调,数字法学是整体性范式变革,论坛将持续为青年学者搭建平台,助力数字中国法治建设。

本次论坛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为我国数字法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智识支持,也为未来法治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指明方向。

来 源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