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五届“华东政法大学国家安全·明珠论坛”暨“涉外安全法治体系建设暨《国家安全法》实施十周年”研讨会在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召开。本次论坛由我校国家安全研究院、华东检察研究院,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司法研究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及上海公益诉讼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院校的科研人员以及市委办公厅、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法学会等实务部门的领导专家百余人参会。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绘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蓝图。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教授致辞指出,《国家安全法》实施十周年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法治进入新阶段。他介绍了我校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进展,表示将持续聚焦涉外法治实践问题,深化产学研协同,为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贡献“华政力量”。
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林竞君表示,随着地缘冲突加剧和上海企业加速“走出去”,涉外安全法治建设日益紧迫。上海亟需统筹国家安全与涉外法治建设,有效应对海外风险。他肯定了我校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希望华政进一步加强力量统筹和人才支撑,持续关注国家安全工作,共同提升涉外法治能力。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重点介绍了上海法院在涉外审判中的创新举措,包括参与涉外立法、建设国际商事法庭、推进数字化审判等。针对当前短板,上海法院将通过完善法律适用规则、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式,以优质司法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春健强调,面对上海涉外案件增多的挑战,检察机关需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建设智慧检务平台等举措提升办案质效。未来上海检察机关将深化与我校等高校合作,通过联合研究、共建人才培养机制等措施,为涉外安全法治体系建设提供检察支撑。
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副会长陈浩哲针对当前中国面对的国际竞争新形势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增强法治观念,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二是树立法治自信,推动传统法律文化创新;三是提升法治实效,聚焦海外利益保护等新型领域;四是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专家队伍。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我校国家安全研究院院长叶青教授介绍了我校国家安全研究院的平台建设情况。研究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持续举办“国家安全明珠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出版国家安全学系列教材与著作,与实务部门加强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初步形成本、硕、博贯通的多层次涉外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未来研究院将深化跨学科研究,着重培养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
我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办主任、上海市法学会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副会长李翔教授主持开幕式。
主旨演讲和专题研讨环节,专家们就如何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等议题分享了精彩见解。这些深入而热烈的研讨,为推进涉外安全法治体系建设与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富有启示性和前瞻性的思路。
来 源 | 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