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我校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松江校区富田体育馆举行。来自国内外3541名本科生和2134名研究生开启人生新旅程,成为“新鲜”华政人。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以“青春华政的样子”为题,为青年学子讲授开学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发表“法科生的迭代成长和“做不可替代的自己”讲话,寄语全体华政新生。开学典礼分设本科生、研究生在上、下午两场举行,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和副校长罗培新分别主持。学校官方视频号、B站收获 万+观看,万+点赞。
校领导、教师代表、校友代表、新生班级辅导员、2025级新生以及各部门、学院负责人等共同见证这一美好时刻。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郭为禄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开启大学生活的“紧要处”,应该深思大学与人生、青春与家国的关系。在开学第一课,他以“青春华政的样子”为主题,关切询问华政青年“你开心吗?”,指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锤炼的过程,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大家实现自我价值,被他人需要、对社会有益、为祖国和民族担当。
郭为禄围绕“最美大学的样子、最美大学教授的样子、最美大学生的样子、最美共产党员的样子”几个方面,向新生们娓娓讲述前辈们的故事,希望前辈的体验能够成为青年的阳光雨露,滋养成长的土壤。
“校园开放,打开的不仅仅是围墙,更是打开了心胸,打开了视野,打开了格局。” 郭为禄认为,我校作为上海第一所全面开放的历史风貌校园,打开的不仅仅是校园的物理空间,更是一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责任感。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成就一流城市,学习在大学校园,生活在这座城市,我们与大学的关系就构成了大学与城市关系的一部分。
“大学作为推动科学进步、创新的核心力量,在服务国家需求方面,我校70多年的历程,老师们始终把党和国家需要扛在肩上。”郭为禄表示,现代大学不是闭门造车的“象牙塔”,而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社会需求,希望同学们主动将个人学业规划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找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定位与方向。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我要用这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在云南景东县麦地村,10年间60余名华政学子来到这里,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在麦地小学支教,撑起大山深处的希望。“我会将华政的温度与人情味带到西部,让专业所学扎根实践土壤。” 应届毕业生苏海亮,从香港考入华政,却选择了参加西部计划,为学习生涯画上一个令人敬佩的感叹号。郭为禄以这些华政青年的故事为例,鼓励新生们以更高格局审视困境,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时代洪流、融入祖国事业,在“大我”的坐标系中找到更辽阔的天地。
“党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我校第三任院长雷经天等老一辈革命者在历史浪潮中坚定抉择;“我没办过惊天动地的案子,但为了这些事关群众利益的点滴,我愿永远走在这条路上”,郭彦明三十年坚守基层,用一生的专注与热爱,书写“不负人民”的答卷。郭为禄鼓励华政青年始终把成功的坐标锚定在“人的价值”上,用个人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成为技术时代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我校有着悠久的体育传统,体育精神、奥运精神在这里传承。郭为禄还叮嘱青年们,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在运动中遇见更健康、更包容、更坚韧的自己,在汗水里浇灌出最鲜活的幸福。”他更希望大家保持乐观,做到每天都要笑一笑,建立起一辈子的同学情谊。
肖凯分别以“法科生的迭代成长”和“做不可替代的自己”为题,向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发表讲话。
他强调,迭代是成长为优秀法律人才的关键路径,法科生的迭代成长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对“公平正义”的守护。他希望华政青年以“持续学习”迭代知识,以“实践检验”迭代能力,以“系统思维”迭代认知。
唯有沉潜者能致远,唯有坚守者能破局。“要不断锻造学术品格,回应大变局的复杂命题;锤炼实践能力,以国际视野应对全球挑战;修炼精神内核,在AI浪潮中坚持自我。”肖凯鼓励大家实现对“自我价值”的终极追问,成为时代最珍贵的“变量”,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带着‘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收获无悔青春。”校学生会执行主席、刑事法学院谢子岑鼓励新生们勇敢地踏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路。
“在身份转变中探寻学习之乐,在践行使命中彰显青春担当,于生活斑斓处涵养成长之姿”,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国际法学院张明宇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对身份转变、使命担当的思考。
“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法治底色’,这才是华政送给我们最厉害的‘魔法’。”本科生新生代表、国际法学院俞奕涵说,把法治的理想变成真正的信仰与能力,是华政人未来努力的方向。
“以‘致知’筑牢理论根基,以‘笃行’锤炼实践本领,以‘明德崇法’校准价值航向。”硕士研究生新生代表、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沈姿睿这样与新生共勉。她认为,应当将青春的理想书写在实践的大地上,将个人的成长融入时代的发展洪流中,用奋斗书写属于这一代华政人的精彩篇章。
“今天,寒窗苦读朝乾夕惕的背影,明天,将挺起守护新时代公平正义的脊梁。”博士研究生新生代表、法律博士研究生贾立表示,奋斗在悠远韬奋钟声下,以法律思维点亮智慧火把,以法治精神熔铸毕生信仰,“愿得此生浸书海,初心无改是身躬”。
“梦想虽远,行则将至。”校友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东航客舱服务部乘务七部副总经理刘仕英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常州市人民检察院专职委员安伟向青年学子分享了自己的奋斗人生。他们表示,从学校学到的知识、通过学法得到锻炼的逻辑思维,无论在哪个领域,“坚韧、专业、奉献”都是相通的品质,而这正是华政教给他们的宝贵财富。要恪守法律专业精神,保持对他人疾苦的真切体察,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深切期待。
“要珍惜在华政的学习、研究的时间。”今年是教师代表、功勋教授王立民从华政毕业、留校任教的40周年,他寄语同学们珍惜时间,不断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与温度,为攀登新的学术高度而不懈努力。
教师代表、法律学院副教授吴一鸣为了兑现对傅鼎生教授的承诺“把课讲好”,不断创新地“把课教好”,并始终坚持这一内心热爱且认为正确的事业。“年轻很珍贵,年轻也很短暂,请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让华政成为一所令人尊敬的大学,让自己成为值得信赖和托付的专业人才。”这是他对华政青年的祝福。
“笃行致知,明德崇法!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右手握拳,将公平正义攥在手中,2025级新生集体庄严宣誓。校领导、校党委常委、学院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以法为帆、以梦为桨,在这片浸润着法治初心的土地上,感受这所学校藏在钟楼回响里、图书馆灯光下、师生相护间的美好,开启一段满含热爱、奔赴理想的崭新人生!” 于南、欧阳天健、周子星、王鹏高等老师和王思涵、林钰轩、温心怡、叶怡麟等同学用诗歌朗诵为新生深情讲述爱华政的千万理由。
“芳草地,红砖墙,百年学子拼搏场。” 随着熟悉的歌声响起,全体师生一起唱响校歌《明珠之光》,为开学典礼画上圆满的句号。
来 源 | 党委宣传部 文 | 曹 婧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