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我校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合作打造的重磅实务课程刑事审判实践开课活动在松江校区明镜楼成功举行。我校副校长洪冬英教授,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黄祥青,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林晓镍,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余剑等嘉宾出席活动,与我校师生代表近三百人共同见证这一院校合作的重要时刻。
本次开课仪式由刑事法学院院长孙万怀教授主持。洪冬英副校长致辞,她强调刑事审判实践是一门创新教育的实务课程,真正打通了从理论到实务、从教材到法庭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林晓镍详细介绍了新书《刑事审判学》及配套课程项目建设情况,指出该书是审判学系列教材建设的里程碑,有效弥补传统刑法学学科教学内容单一的短板,并强调本次刑事审判实践课程实质性推动了“教师、教材、教学一体进校园”的创新理念。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余剑分享了教材编写与课程备课的实践体会,表示编写组在坚持以实践导向的同时避免就案论案,通过归纳将个别审判经验变成可以普遍适用的裁判规则。
《刑事审判学》作为系列教材的开山之作,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担任主编,黄祥青、我校原校长叶青、余剑担任副主编,编写团队还汇集了全市三级法院“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院庭长、资深法官和青年业务骨干,以及我校资深专家、教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罗开卷等编写组成员也现场参加了活动。开课仪式上,黄祥青副主任、林晓镍副院长为师生代表赠书。
授课环节,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黄祥青以“犯罪事实认定的一般思路与常规方法”为主题开启第一讲,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刑事审判实践经验,通过多个典型案例系统阐述了事实认定的逻辑框架、证据审查的关键要点和常见误区,强调审判实践中必须将法律思维与实证方法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务实,获得在场师生热烈响应。
刑事法学院教授陈邦达在与谈中表示,课堂将激发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坚定成为法律职业人的理念信念。勉励大家借助双师同堂的机会,为将来从事法学法律工作奠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刑事审判实践课程的开设,正是我校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积极响应这一要求,推动法学教育与中国法治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该课程由我校校长肖凯领衔建设,课程教师团队由上海法院法官和校内教师共同构成,依托校院合作优势,打造双师课堂模式,以“法官教审判、实战促实训”为核心理念,系统构建覆盖事实认定、定罪量刑、裁判说理及程序驾驭等审判全流程的教学体系,并配套由资深法官与校内教师联合研发的《刑事审判学》教材,实现“教、学、用”一体化推进。未来,我校与上海高院将继续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法治人才培养新高地。
来 源 | 刑事法学院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