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服务新疆地区的法治建设,实现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7月22日,校党委书记郭为禄一行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法院举行实习学生座谈会,并慰问实习学生。
“你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华政优秀、有为、有爱青年的含义。”郭为禄为实习的5位学生感到骄傲。他鼓励学生们要有团队感,要用眼睛看到新疆的美,看到积极、阳光、安全的美,从工作中总结感触和经验,回校后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并形成调研报告,从专业角度反映新疆的法治建设。这次合作,是学校落实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法治新疆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丰富法学教育内涵,拓展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平台的宝贵机会,学校将尽其所能、服务所需,提供平台,将这段经历作为介绍中国法治的窗口。
对于跨越几千公里这段情缘,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康建强表示,“将为法院发展提供新动力,也为当地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他希望学生们融入业务,尽快成长、独当一面,到法院工作既是政治锻炼、也是业务锻炼,更是宣传好新疆的宝贵机会。
和大部分远道而来的同学不同,国际法学院戴睿妍作为伊犁人,选择来克拉玛依市实习,就是为了了解本地法治建设情况。她参与了案例检索、旁听庭审、撰写案例判决书,书记员等工作,认识到做法律工作,仅要有理论,还要有实践、考虑人情。她表示,“这次实习,让我看到了新疆法治建设的发展,希望以我所学,回报家乡。”
韬奋新闻传播学院马铃来自南疆,这次特别选择来到北疆,“希望为新疆发展作贡献,更了解家乡”。她分配到政治部,参与新媒体制作,并在独山子公众号中发布。这段就业经验的积累,让她打算回去后辅修法学。
经济法学院曾博凡的父母开始反对他来新疆实习,但是来之后完全的改观了。“这里很安全,我要将收获带回上海,让大家来感受新疆好的一面。”
“新疆非常值得来,我最大的感触是打破了偏见、拓宽了视野。”政府管理学院刘子睿是大一新生,在刑庭工作,在工作中体会到“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国际法学院童凌飞参与了民庭、刑庭的工作,他想在实习中体现“民族共同体意识”。
克拉玛依中院副院长潘庸鲁,我校纪检监察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吴美满,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独山子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刘凤芹,独山子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院长陈疆伟等参会。
来 源 | 党委宣传部 文 | 曹 婧 图 | 鲁 慧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