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我校教师在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获佳绩

    发稿时间:2025-09-05浏览次数:14


    近日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结果揭晓,我校四门课程获奖。刑事法学院吴思远《刑事诉讼法学》荣获社会科学组特等奖国际法学院蒋圣力《外层空间法》荣获社会科学组二等奖,文伯书院杜文静《逻辑》、梅祥《西方哲学经典导读》获人文艺术组二等奖

    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是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以展示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广大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而举办的活动。自去年12月赛事启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务处积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全面提供从材料框架构建到教学设计精细化打磨的全流程支持。经过学校遴选推荐、材料评审和现场展示等环节,各课程负责人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深化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既具有专业深度又富含育人温度的课程思政精品,在赛事中斩获佳绩。


     

    《刑事诉讼法学》是高等院校法学类14门核心课程之一,是三大程序法之首。课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夯实刑事诉讼理论基础,提升研究中外刑事司法改革的素养,初步掌握办理刑事案件的操作方法,强化逻辑思辨、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以人为本、匡扶正义、立足基层、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刑事实务专业人才。

    吴思远注重思政元素与章节知识点的巧妙相融,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贯穿于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实务问题的阐释全过程,通过全面展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大成就,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程序法治的经验产生真切的体验与认同,凸显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课程讲授、日常生活中的引领与运用,不断塑造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同时,努力探索教学科研相融合,将重要案例、前沿理论、交叉学科知识等有机融入教学,坚持塑造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生命力的课堂。


     

    《外层空间法》是蒋圣力于校内自主开设的“法治建设与社会研究”特色通识课,入选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围绕外层空间国际法治和中国航天法治的主题,紧密契合“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的重要讲话精神,旨在培养全面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现状、准确认识党和国家关于航天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牢固掌握外层空间国际法律制度和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并具备致力于服务国家航天强国转型升级软实力建设的思想认同和道德修养的高端涉外航天法治人才。

    蒋圣力践行“专业筑基,应用强基,思政铸魂”的教学理念,着重促成专业知识教学、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思政育人三位一体、有机融合。教学内容设计紧紧依循推动实现外层空间国际法治和促进完善中国航天法治建设两条主线——一方面以推动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为依归,通过阐释中国于外空治理领域贯彻实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主张和相关实践,引导学生充分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促进实现外层空间国际法治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以阐发新时代中国航天精神为线索,通过阐释依据中国航天精神提炼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基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卓著成就的科技自信、文化自信和法治自信,进而激发学生对成长为高端涉外航天法治人才的自主追求。


     

    《逻辑》课程由杜文静负责,梅祥、周君、孙蕾为团队成员。该课程切实履行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培育高等院校的卓越法治人才,课程紧密贴合复合型、综合性、高层次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规划,将“逻辑研究”与“法治思维”紧密结合,以强化法治思维的培育。课程内容深入探讨法律分析、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的核心理论,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知识探究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杜文静致力于革新传统理论体系,以培育卓越法律人才为己任,提出基础与法学双层递进结构。逻辑基础知识属于哲学之下二级学科逻辑学的研究范畴,逻辑与法律知识属于理论法学之下三级学科法律逻辑的研究范畴。因此,课程立足法学特色,将逻辑理论和法律知识有机融合,特别是将推理和论证应用于法律领域,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课程实践和科研讲座,帮助学生树立学术旨趣,拓宽学术视野,助力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的培育。


     

    《西方哲学经典导读》是一门专门为全校学生精心设计的思维创新通识课程,其核心目标在于系统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思维。经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和优化,课程无论是从课程内容的专业性、课件制作的精美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都日益走向成熟,成为学生们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梅祥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即“盐溶于水”和“润物细无声”,致力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在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上,他坚持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确保思政元素服务于课程内容的深入展开。同时,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和价值塑造。“在教学进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需向学生传递对科学的深刻认知、爱国情怀与热忱,以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恰似父母对子女产生的深远影响一般,引领学生在立德树人与价值塑造的道路上持续迈进。”梅祥提出。

    多年来,我校始终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思政“一院一策”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本次教学设计展示活动获奖彰显了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实力。以此为契机,我校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同向同行的新格局。

     

    来 源 | 教务处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