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赓续黄大年精神 共担科教强国使命

    于平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会

    发稿时间:2025-04-29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讲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月23日,知识产权学院联合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举办“以大我之心担科教强国使命”专题报告会。报告会邀请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副馆长于平主讲,教师工作部部长杨忠孝、学校各学院教师代表、知识产权学院党员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由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王栩叶主持,她表示,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黄大年精神,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知识产权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育人情怀、有专业担当的教师队伍。同时,希望通过此次专题讲座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科教报国、教书育人中实现自身价值。



    于平回顾了黄大年同志为国家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一生。从少年时期奋勇救险、青年时期立志地质报国,到毅然放弃海外优渥生活、归国投身科研,再到带领400余人科研团队打破技术封锁、打造“国之重器”,黄大年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教兴国”的庄严使命。在科研攻关方面,他带领团队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我国在深地探测、航空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空白,其成果不仅支撑了国家资源战略,更在国防安全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成就卓著,黄大年同志始终把“教师”视为最重要的身份。亲授本科课程,担任实验班班主任,自费为学生订购国外学术期刊、配备电脑、建设图书角。他坚信,只有为学生创造一流的学习和科研条件,才能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卓越人才。哪怕身患重病,他依旧在病床上为学生讲解公式、指导论文。

    于平还详细介绍了黄大年同志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前瞻性布局科研方向的战略眼光,用行动诠释了“战略科学家”的深刻内涵。据介绍,黄大年同志率先在团队中引入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坚信人工智能和脑科学将在未来探测装备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提出“解放人力、依靠科技”的理念,致力于实现技术替代人工、科技服务实战的目标。如今,这一理念也在短短数年间成为现实,推动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访谈环节中,知识产权学院王茹胭代表青年学生向于平提问,就人才培养、精神传承等话题展开交流。于平指出,黄大年同志之所以能够持续在科研和育人上追求卓越,正是因为他始终以国家命运为己任,以理想信念为引领。理想信念是一切能力的起点,只有真正坚定信仰,才能成就非凡事业。



    近年来,我校知识产权学院坚定不移地推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积极打造知识产权法治人才高地。此次专题报告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堂触及灵魂的“大思政课”,激励在场师生将榜样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担时代重任,在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 源 | 知识产权学院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